返回 其他新闻

全部分类

秋干气燥,养生必备

浏览次数:次     更新时间:2015/10/24

      秋天正是养生健体的好时机,此时的饮食起居、精神情志等养生,应顺应自然,皆以“养收”为原则。

      秋燥伤肺,滋润要当先

auto

      《黄帝内经》中有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说法。收敛阳气、保养精气应是秋天养生的重点。

      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。中医认为燥邪伤肺,干燥的气候对肺的影响最大,很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。进入秋季后,很多人会出现鼻干、眼干,嗓子干燥且不想喝水,皮肤干燥、无弹性等不适症状,都属于典型的秋燥表现。传统中医将“燥”分为温燥和寒燥,前者多见于初秋季节,后者常见于冬季;无论温燥或寒燥,如不积极防治,都会对健康有很大的损害。 ”所谓“秋冬养阴”,具体来说,也就是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、喉鼻干痒和咳嗽等不适,避免季节更替肺气受损以致感受“时毒瘟疫”之苦;平补胃阴可减轻脾胃燥热太盛所致的口干烦渴、胃胀、没有食欲、大便干结;润补肝肾之阴则可消减手足心热、心烦失眠、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热的症状。

      防秋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:

      增加水分保湿:秋天干燥的天气造成人体缺乏水分,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,多喝水,尤其是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,以少量多饮为原则。
      调整饮食润燥:从秋季天气多燥、“秋气通于肺”的特点出发,多选择梨、百合、银耳等甘润的食物。新鲜的蔬菜、水果如大白菜、萝卜、苹果等有养阴润燥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中医食疗防燥:枣、莲子,银耳、百合、藕、马蹄、甘蔗等应季食物有润肺、滋润脾胃、清凉润燥的效用,可以加上适量的米和水,煮粥食用。少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,适量多吃苹果、葡萄、柠檬、芒果等酸味食物,既能防燥,还能增加消化功能。

      脾胃要调 切莫补过头

      俗话说,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。人经过夏天高温的消磨,兼之吃得比较清淡,难免会感到身体虚弱,因此不少人都认为秋季是最好的进补季节,而民间亦有“贴秋膘”的习惯。但需要注意的是秋宜平补,这是立秋后饮食的一个基本原则,进补过头,反而会伤了脾胃。 “刚入秋,人体的消化功能较差,若立刻大量进补难以消化的食物,会增加脾胃负担,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,出现恶心、食欲不振、伤食、腹泻等症状,这就是所谓的‘虚不受补’。 ”张杰强调,秋季人体的燥热较大,应以滋阴润燥、调理脾胃为主,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来说,更应该调理好脾胃的消化功能,为冬季进补打下良好的基础,这正是中医理论所说的的 “秋收”“冬藏”之意。
      中医认为,五脏中的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分别与食物中的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五色对应。因此,秋天经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润肺的效果,如白萝卜、白菜、冬瓜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等。食粥能和胃、补脾、润燥,脾气虚弱的人可以多用健脾和胃的食物煮粥食用,如芡实、山药、豇豆、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,肠胃薄弱,要少吃多餐,多食熟软肠胃易消化之物,在食物选择上,应以甘平润燥、养阴生津之品为主,如梨、百合、麦冬、荸荠、山药、猪肺、莲子、藕等。此外,儿童不宜进补,因为小儿脏腑娇嫩,脾胃功能不健全,不适当地用补药,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,反而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损害。
      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,中医强调“辨体论证”,所以进补之前应请专家诊断自己属于何种体质,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情况,辨明脏腑、阴阳、气血等不同,选择合适的进补方式。比如,糖尿病、干燥综合征等患者本身就有燥的表现,就不能吃甘草、鹿茸等补品。这类人群在按原来的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,饮食进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
返回顶部

一米管家 版权所有 渝ICP备14008051号
全国咨询服务热线:023-88158884
【总部】重庆市渝北区宝石路1号
【南区】重庆市南岸区坡岭顿小镇1024栋